<ruby id="u2lca"></ruby>

<dd id="u2lca"><center id="u2lca"></center></dd>

  • <s id="u2lca"></s> <s id="u2lca"><object id="u2lca"></object></s>
    <tbody id="u2lca"><noscript id="u2lca"></noscript></tbody>
    <th id="u2lca"></th>
      <legend id="u2lca"><pre id="u2lca"></pre></legend>
      1. <rp id="u2lca"></rp>
      2. 微信公眾號
        區縣情概覽

        萬州區區情概覽

        來源:萬州區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發布時間:2022-04-28 10:06    閱讀數: 2258

        萬州地處重慶市東北部、長江三峽庫區腹心,區位獨特,山川雄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因萬川畢匯而得名,因萬商云集而聞名,歷為渝東北、川東、鄂西、陜南、黔東、湘西的重要物資集散地。自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始設羊渠縣至今,已有1800余年歷史。唐貞觀八年(634)始稱萬州,明洪武六年(1373)改名萬縣。因有長江黃金水道之利,1902年對外開埠,1917年設立海關,抗日戰爭時期成為前后方人員及物資中轉基地,城市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四川省第三大城市,有成渝萬之稱。全區幅員3457平方公里,轄52個鎮鄉街道。2020年,轄區總人口172.6萬,城市建成區 10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73.7萬,是渝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重慶市人口最多、城市體量最大、管理單元最多的區縣。

        【歷史沿革】萬州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遺跡,大周鎮渣子門遺址出土距今約一萬年的斧、錛、鐮、鋤等打制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發現發掘涪溪口、麻柳沱、密溪溝、蘇和坪、大地嘴、黃柏溪、聚魚沱等眾多遺址,出土大批珍貴文物。夏屬梁州之地,商周時期為庸國境域。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楚、秦、巴三國聯合滅庸,三分其地,區境歸屬巴國。在巴國由清江流域沿長江流域西遷過程中,曾駐萬州區武陵鎮巴子故城。秦昭王三十年(公元277年),秦奪取楚國西部地區后,置巴郡朐忍縣治萬戶驛,今云陽縣雙江鎮建民村)管轄。

        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分朐忍西南地界置羊渠縣(因羊飛山下有鹽渠),治今萬州區長灘鎮,為區境行政建置之始。蜀漢建興八年(230年),省羊渠置南浦縣。西魏廢帝元欽二年(553年),改南浦縣為魚泉縣(得名于地土多泉,民賴魚罟),徙治江北(原環城路,三峽水庫蓄水后淹沒)。在魚泉縣置安鄉郡,轄魚泉、梁山(今梁平)2縣。北周時期(557——581年),改魚泉縣為安鄉縣,改安鄉郡為萬川郡(取大江至此,萬川畢匯之意),與南州同治;分臨江地置南都郡,領源陽1縣(今萬州區武陵鎮),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分別改名為懷德郡和武寧縣(取威武以寧斯地為名)。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廢萬川郡,改萬川縣為南浦縣。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南州,南浦、武寧隸屬巴東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南浦、武寧、梁山3縣置南浦州(治南浦縣),隸屬信州。武德八年(625年),廢南浦州。武德九年(626年),復立浦州,仍領南浦、武寧、梁山3,隸屬夔州。貞觀八年(634年),改浦州為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萬州為南浦郡,隸屬山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復名萬州,南浦、武寧、梁山3。

        五代十國時期,萬州境域先后為前蜀、后唐、后蜀所占據,行政建置仍沿襲唐制,領南浦、武寧、梁山3。北宋開寶三年(970年),以萬州石氏屯田務置梁山軍(亦名高梁郡),領梁山1縣,劃歸夔州路管轄。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1縣。明洪武四年(1371年),并武寧縣入萬州;洪武六年(1373年),降萬州為萬縣。

        清末,許多外省工商業者,尤其是南方各省的,都遷來萬縣開業,商賈云集,桅檣緣岸二里無隙處,成為川、鄂、陜、湘、黔邊區30余縣的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故有萬商之城的美譽,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覬覦。190295日,英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增辟萬縣為通商口岸。日、美、英、法、德、意、丹麥等國商人接踵而至,紛紛在萬縣開洋行、設公司,掠奪原料,傾銷商品。列強入侵,以軍艦等軍事力量為后盾,鎮壓人民群眾的反抗活動,壟斷川江航運權和海關權,攫取巨大的超額利潤。

        清宣統三年十月五日(19111125日),清廷駐萬縣巡防軍第三營管帶劉漢卿宣布反正,十月十八日(128日)在萬縣成立四川省下川東蜀軍政府,轄萬縣、奉節、大寧(今巫溪)、云陽、巫山、開縣、綏定(今達州)、大竹、太平(今萬源)、城口、梁山、新寧(今開江)、東鄉(今宣漢)等府縣。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后,萬縣成為下川東地區軍閥混戰爭奪的焦點。這一時期,萬縣逐步發展成為下川東地區經濟、軍事、政治及文化中心,1917年設海關,1925年開商埠。19281115日,駐萬軍閥楊森以萬縣城區設置萬縣市。19356月,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在萬縣市設立,轄萬縣市(同年10月并入萬縣)、萬縣、開縣、忠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18縣。

        1949128日,萬縣解放。15日,設置川東行署區萬縣專區,代管萬縣市(1215日設置,19521220日經政務院批準改由萬縣專區管轄),轄萬縣、開縣、忠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石砫(19501月劃歸涪陵專區)9縣。19533月,梁平縣劃歸萬縣專區管轄。19685月,萬縣專區改稱萬縣地區。199212,國務院發文撤銷萬縣地區,設立地級萬縣市。19934月,地級萬縣市正式設立,轄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開縣、梁平、忠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38縣。

        199712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復,撤銷萬縣市及所轄龍寶、天城、五橋3區,設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和萬縣區(未正式設立)。19982月,經重慶市批準,設龍寶、天城、五橋3個管委會,作為區的派出機構。19985月,國務院辦公廳批復,萬縣移民開發區和萬縣區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和萬州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6月,萬州移民開發區和萬州區正式設立。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有移民任務的開縣、忠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6縣。

        20006月,國務院批復,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其代管6縣由重慶市直接管轄。7月,龍寶、天城、五橋管委會分別改稱移民開發區管委會,共轄32個鎮、45個鄉、16個街道。2004年區劃調整,鎮鄉街道合并為53個。20054月,撤銷龍寶、天城、五橋移民開發區;9月,鳳儀鄉并入恒合土家族鄉。

        2020年,萬州區轄29個鎮、12個鄉、11個街道,19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553個居民小組,414個村民委員會、2930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劃】萬州區轄52個鄉鎮街道(其中12個鄉、29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柱山鄉、九池鄉、鐵峰鄉、黃柏鄉、溪口鄉、燕山鄉、長坪鄉、梨樹鄉、普子鄉、地寶土家族鄉、茨竹鄉、恒合土家族鄉、高峰鎮、龍沙鎮、響水鎮、武陵鎮、瀼渡鎮、甘寧鎮、天城鎮、熊家鎮、大周鎮、小周鎮、孫家鎮、高梁鎮、李河鎮、分水鎮、余家鎮、后山鎮、彈子鎮、長嶺鎮、新田鎮、走馬鎮、白土鎮、長灘鎮、白羊鎮、太安鎮、龍駒鎮、太龍鎮、羅田鎮、新鄉鎮、郭村鎮、高筍塘街道、太白街道、牌樓街道、雙河口街道、龍都街道、周家壩街道、沙河街道、鐘鼓樓街道、百安壩街道、五橋街道和陳家壩街道。

        【地理位置】萬州區位于北緯30°23′50″31°0′18″,東經107°52′22″108°53′52″之間。東與云陽縣相連,南與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和湖北省利川市接壤,西與忠縣、梁平縣毗鄰,北與開州區和四川省開江縣交界。東西廣97.25 公里,南北袤67.25公里,幅員3456.3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67.2平方公里,直線距離重慶市主城 228公里。長江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區境,過境水道82.6公里。萬州城水路上距重慶市區327公里,下距湖北省宜昌市321公里,為渝東水陸要沖,有渝東門戶之稱。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平行嶺谷區邊緣,山丘起伏,最高點普子鄉七曜村唐家大包海拔1762.2米,最低點長江南岸黃柏鄉陶家坪海拔106 米(此為三峽水庫蓄水前數據,蓄水后汛限水位145米)。萬州區地處大巴山褶皺帶、川東褶皺帶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交匯處,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境內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海拔主要在250600米之間,地勢南北高,中間低。長江萬州段支流有苧溪河、磨刀溪、浦里河、汝溪河、甘寧河、石橋河、龍寶河、新田河等。

        【氣候】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壓、溫度、降水、日照等季節變化明顯。氣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霧;夏熱,多伏旱;春早,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秋長,陰雨綿綿,以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氣溫和,無霜期長,霜雪稀少。境內多年平均氣溫17.7℃ ,最高年平均氣溫 19.0℃1982 年),最低平均氣溫 176℃1974 年);多年極端最高氣溫為 41℃1972 826日),極端最低氣溫零下 3.7℃1955127日,19751215 日),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 1484.4小時,最高年日照時數 1713小時,最小年日照時數 924 小時,據境內大灘口水文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降水 1243 毫米,最多年降水量為 1549.6 毫米(1982年)。最低年降水量為 981.9 毫米(1976年),多年平均年水面蒸發為 620 毫米,年蒸發總量達 10.85 億立方米。與同緯度季風氣候區比較,具有春暖夏熱秋涼冬暖、立體氣候、多樣性小氣候和多霧的顯著特征,適宜農作物生長。

        【礦藏資源】全區幅員345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5萬公頃,林地面積8.65萬公頃,水域面積1.09萬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鹽巖、白云石、含鉀巖石、石灰巖、石膏、大理石、溫熱泉和礦泉等礦種20余種,已探明礦產資源12種。其中,天然氣儲量2400億立方米;巖鹽遠景儲量2800億噸,已探明儲量20億噸,其氯化納平均含量80%96%,極具開發價值;石灰石儲量豐富,僅新田、武陵礦區已探明儲量即達3億噸,為大型水泥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人口】2020年末戶籍人口172.6萬。其中常住人口156.44萬,比上年增加0.11萬;城鎮人口73.7萬,鄉村人口98.9萬。人口出生率6.7‰,人口自然增長率-3.4‰。

        【旅游資源】萬州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長江黃金水道自古為東西交通要沖,歷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黃庭堅、陸游等曾到此游歷駐留,留下豐富多彩的華麗詩篇,現存宋代著名書法家、詩人黃庭堅撰書題刻的《西山題記》為稀世瑰寶。旅游資源有鬼斧神工的綺麗景觀亞洲第一瀑”——萬州大瀑布、潭獐峽峽谷型風景區;清新自然的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王二包森林公園;蘊藏深厚人文積淀的太白巖、天生城、都歷山;幽深莫測的西游洞(原鹽井龍洞);具有獨特民俗民風的羅田古鎮、悅君山寨堡文化等等。太安鎮鳳凰村被評為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萬州區現有國家風景名勝區1家、國家森林公園1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2項、市級26項、區級116。有A級旅游景區12家,其中4A1家、3A7家、2A4家。高峽平湖旅游度假區獲評央視新三峽十大旅游新景觀、市級十大旅游新名片等稱號。

        【交通建設】萬州區區位優越、交通發達。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構建。十三五末,萬州區新增鐵路運營里程47.76千米,總里程達157千米,渝萬城鐵路建成通車,結束萬州不通高鐵歷史。鄭萬高鐵和新田港鐵路集疏運中心項目加快建設,成達萬高鐵、渝萬高鐵實現開工,火車北站綜合客運樞投入使用,萬州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區性鐵路樞紐定位得到國鐵集團和慶市政府認可。萬忠、萬利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城市外環高速新田至高峰連接線全線開工,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01.05千米。較十二五末增加107.6%。萬州機場改擴建項目加快建設,遠期建設旅客吐量1500萬人次,4E級干線機場的發展定位得到市級支持。

        交通重點運輸領域快發展。高鐵運輸從無到有?;疖嚤闭久咳臻_往重慶、成都、廣州方向動車25~28對,年運送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萬州機場在云、開州、梁平、利川相繼設立城市機樓,旅客吐量連續兩年突破100萬人次,成為重慶首個躋身全國百萬級的支線機場。新田港一期工程建成運營,港口年貨物吞吐能力達3725萬噸;相繼開通西萬”“攀萬集裝箱班列和萬滬集裝箱始發班輪,實現鐵水聯運和水水轉運。

        城鄉交通面貌發生根本性改變。附馬長江大橋、牌樓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城市南北兩岸聯系更加緊密。公交優先戰略深人實施,實現一小時免費換乘。相繼開通萬州至開州、云陽、達州3平湖快巴際精品專線,萬達開云城際聯系更加便捷。

        【農特產品】萬州區把特色農產品培育列為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工作之一,圍繞“334”產業體系培育一大批獨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創建果蔬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主打三峽牌,培育柑橘、茶葉、小水果系列區域公共品牌。截至202112月,古紅桔獲批農業農村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8個(萬州古紅桔、萬州玫瑰香橙、萬州檸檬、萬縣太白銀針、白土高山大米等,農業部優農中心批準);地理標志農產品目錄1個(羅田大米,農業部批準);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錄19(萬縣紅橘、萬縣胭脂魚、萬州羅田大米、萬州檸檬、萬州山胡椒調味品、萬州山胡椒籽苗、萬州玫瑰香橙、萬州銀針、萬州獼猴桃,萬縣老土雞、萬州青脆李等,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準);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錄1個(萬縣紅橘,國家質監總局批準);馳名商標目錄5個(魚泉榨菜、譚木匠木梳、詩仙太白白酒、飛馬味精、詩仙太白盛世唐朝);重慶市名牌農產品26個(魚泉榨菜、寧蘭花生牛奶飲料、稼穗大米、農建生態雞蛋、甘寧紅玫瑰香橙、三峽虹獼猴桃、廣洞巖晚熟青脆李、峽江雞蛋、盛源豐系列雞蛋、萬縣太白銀針、普濟橋羅田優質貢米、郭乙檸檬、優佳源紅陽獼猴桃、閩萬杏鮑菇、藍希絡分割肉等);新增綠色食品產品19個,有效期內兩品一標農產品119個。

        【國家級開發區】萬州區擁有國家級開發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58.56平方公里,已拓展開發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高峰園、天子園、五橋園、九龍園、新田園一區五園布局,基本形成特色化工、能源建材、汽車制造、紡織服裝、照明電氣、電子信息六大產業集群。2020年,入駐企業達到360。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0億元。

        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0.6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2.94億元,增速 8.5%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8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25.8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2662元、17292元,同比分別增長6.2%、9.0%。